> 文章列表 > 期望理论的三个要素

期望理论的三个要素

期望理论的三个要素

期望理论,也被称为“效价-手段-期望理论”,是由维克托·弗鲁姆在1964年提出的激励理论。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动机受到三个关键要素的影响,它们共同决定了个体采取特定行动的意愿。这三个要素是:

1. 效价(Valence, V) :指个体对结果的价值评价,反映了达到某一结果的吸引力。简单来说,就是个体对某一目标或结果的偏好程度。

2. 期望(Expectancy, E) :指个体根据个人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。

3. 工具性(Instrumentality, I) :指个体相信他们的努力将会得到相应的回报,即绩效与奖励之间的联系。

这三个要素通过下面的公式联系在一起:

```激动力量 = 期望值 × 效价```

其中,激动力量代表能够调动个人积极性和激发潜力的强度。如果个体认为目标对他们来说价值越大,并且他们相信自己达成目标的概率越高,那么他们被激发的动力就会越强烈。

希望这解答了您的问题,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期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有哪些?

如何提高个体的期望值和效价?

期望理论如何影响团队合作?